ag真人官方美丽的村庄故事多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是一个有许多故事的地方。以时间线为轴,往远说,有苦竹湖的动人传说;往近看,有村民夏红英等人无偿出资挖掘农耕历史,重建洞庭粮仓的动人故事。前者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后者为人津津乐道,在当地传为美谈。
被故事吸引,记者决定探访竹湖村。仲夏时节,暑气升腾,记者从中心城区赶往竹湖村,第一站是苦竹湖现代农业生态园。“这里很凉爽,很多游客专门来避暑、赏荷花。”负责生态园日常运营的唐蓉是一名“90后”,作为竹湖村的媳妇,她总是热情迎接每一位入园的客人。招呼大家在湖边的凉亭里坐下后,她讲起了关于苦竹湖的传说。
传说北宋时期,此地满山苦竹,名叫苦竹山。苦竹山属杨姓财主所有,财主有一个儿子叫杨幺,父子俩乐善好施,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财主进入苦竹山避雨,走进了一个斜洞,谁知洞塌了,葬身其中。风水先生说,此地将出天子。皇帝得知这一说法后,派出大批人马到苦竹山寻找杨幺,尽管他们把满山的竹子砍净,也没有找到,只得折回。村民为找到杨幺,开始手挖肩挑,直到被掘洗的竹林最终成了碧波荡漾的深湖,即现今的苦竹湖。神奇的是,深湖地势高,四周陡峭,形成五港八岔,五条港的直线都直朝湖中的龙头洲,成朝拜之式。“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唐蓉笑着说,“但我们知道的是,传说为苦竹湖增添了神秘色彩,加上这里还有绝美的风景,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源。”唐蓉介绍,自2016年以来,园区陆续流转了土地1900余亩,打造集特色水产养殖、荷花种植、生态水稻种植、水上乐园、渔村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努力,园区实现了从小到大,景点从少到多,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的变化,成为了年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超3800万元的规模企业。目前,园区从村里聘请了近20人务工,加上农忙时段的大量季节性用工,高峰期多达百余人。据统计,近5年来,园区已累计发放工资800多万元,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游客纷至沓来,还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和农产品销售,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从苦竹湖现代农业生态园出来,只有几分钟车程,便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洞庭粮仓。随着车辆驶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门楼、砖红色的围墙、墙上斑驳的大字标语……年代感扑面而来。进入院内,是三四间挑高的平房,其中一间的大门两旁,印着“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字样。从最边上的一间房推门而入,一股老房子、老物件独有的气味涌入鼻腔,呈现在眼前的,是满屋子摆放整齐的老旧农具,小件的有扁担、簸箕、锄头等,大件有犁、蒲滚、板车、打稻机、水车等,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俨然一个农耕器具博物馆……“这些老物件是我花了十来年收集起来的。以前这里是用来交粮、储粮的老粮站,现在用来展示‘粮’文物,能让更多人了解20世纪益阳的农业发展历程。”洞庭粮仓的负责人夏红英是土生土长的竹湖村人,淳朴又热情。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常在粮仓里玩耍,看大人收粮。长大后,辗转在深圳、重庆、长沙等地从事雕塑事业,虽身处外地,但时刻不忘家乡的粮仓,特别是粮仓收粮储粮的热闹场景深深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走南闯北的过程中,开始大量收藏与“粮”有关的老物件,想通过陈列老物件、复原本地民俗生活场景等,唤醒时代记忆。
目前,洞庭粮仓已初具规模。室内陈列有益阳县粮食统计账册、老票证等史料1000余件、老粮仓储藏设备30余套,以及自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耕照片400余张;复原粮食仓储中仓6个、本地民俗生活场景9个,搭建了从选种、播种、插秧、收割、晒粮、运粮、交粮到仓储农耕全流程微景;还设有袁隆平教学场景雕塑、仓内忆苦餐场景等。
“洞庭粮仓现在是村里的网红打卡点,节假日预约参观的电话‘不歇气’。”竹湖村村两委委员夏卫军坦言,一开始着实没想到游客对这些老物件会有这么高的热情。“何不依托洞庭粮仓、苦竹湖现代农业生态园等,发展乡村旅游呢?”在和其他村干部聊天的过程中,夏卫军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八字哨镇主要领导的认可,很快,镇里提出打造全域旅游的思路,以金家堤红色文化为核心区块,串起卜豆壳生态农庄景点ag真人官网、苦竹湖现代农业生态园、洞庭粮仓新地标,致力于打造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产品包装、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地域旅游。通过发掘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激发文化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苦竹湖现代农业生态园修建了沿湖走廊、湖心公园、观湖楼阁、休闲垂钓亭台。园内乡村酒店迎宾楼环境优雅,可容纳200多人就餐。还配有K歌音乐区、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广场等运动休闲项目,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游客流连忘返。洞庭粮仓在展馆基础上,增加了讲座、培训、研学等服务,还专门打造了一间图书室,用来给村里的儿童阅读、学习,周末由专业雕塑老师给孩子们授课,播撒文化、艺术的种子。